列表详情
首页 > 部门动态 > 详情

我县扎实推进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

建湖日报 2018-04-26

  连日来,我县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县农委专门制订了《建湖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并印发“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建湖植保信息》第六期),确保穗期病虫防治工作做到“积极主动、超前部署、全面发动、确保实效”。
  据县农委植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一是小麦穗期病虫害偏重至大发生。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态势,田间菌源量处于近10年的前3位,小麦品种均无抗性,小麦生育期参差不齐、易感生育期拉长,扬花期间高温多雨(高湿)的流行条件满足;小麦穗期白粉病和蚜虫也达中等发生。二是受粮价不高、补助政策缩减因素的影响,农户防治积极性不高。三是受农药管理、农药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市场防治药剂备量不足。四是受品种和栽培因素影响,小麦生育期差异大、齐穗初花期难掌握,加之受下雨天气干扰,适期用药的防控技术到位率低。“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抽穗扬花期间逢高温多雨天气,病害就会大发生,一旦流行,将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这位植保负责人强调说。
  针对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各镇(街道、区)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按照政策落实、组织发动、技术指导、统防统治、督促检查“六个到位”的总体要求,抢抓关键时期,全面组织发动,迅速部署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当前,各镇(街道、区)坚持“立足预防、主动出击”的防控策略,统筹做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兼顾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县农委强化病虫监测、小麦生育期调查、趋势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求农户抓住关键技术,重点落实“适期早防、见花打药”的预防技术,做到见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实施“两次用药不动摇”的控制策略,在第一次后5~7天用第二次药;两次用药后,如遇连阴雨天气,对迟熟、感病品种开展第三次防治。指导农户选用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鲜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科学防控,因田、因苗掌握适期精准用药。同时,推进统防统治,充分发挥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切实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防治效果。
  为进一步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日前,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镇(街道、区)要深刻认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切实强化组织发动,层层落实责任,尽最大努力减轻病害损失。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资金、物资、技术、人力等及时到位。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调度,用好中央2018年农业生产救灾小麦赤霉病防控专项补助资金,规范采购防控补助物资;气象部门要及时准确发布天气信息,做好气象服务;保险部门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灾害损失,做到勘察定损;农业部门要深入践行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组织农技人员挂村蹲点,指导服务农户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农委要成立督查组,在小麦赤霉病防控期间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启动问责程序,确保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