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强县”
建湖日报
2018-01-27
般若公司300条LED封装线已投产,在手订单已排满今年上半年;5D智造谷不断有新企业、新项目入驻,1000台(套)i5智能机床进入试运行阶段。城东都市农业示范区内,通过智能化大棚培育的西兰花、番茄、秋葵等蔬菜,生机勃发,每天定时运往上海、北京等城市;正源渔乐大世界项目正加速推进,108个水槽已实现放水养鱼。万彩国际购物中心正式开业,为我县服务业发展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绿色、生态、高端、可持续……一组词彰显了建湖实体经济发展的品位和趋势。为更加精准地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强引领经济强。
聚焦产业中高端,大力实施工业振兴
般若电子、5D智造谷、贝肯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力麒精密电子……我县在重大项目招引上亮点多、质效优、后劲足,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去年,我县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2个,其中20亿元以上2个、5亿元以上12个。
项目是龙头、是牛鼻子。今年,我县紧盯未来“增量”,更加突出全产业链招商,实施一批引领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优势、补强薄弱环节的产业项目,推动般若LED封装、5D智造谷、东西发动机等重大项目全面达产达效、充分释放产能,全年确保新引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5亿元以上10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
着眼现实“存量”,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我县特色产业转型成效逐步显现,石油装备产业出口同比增长51.4%;节能电光源产业完成向LED转型,规上企业增长面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在企业转型发展上,我县精准发力,组织实施星级企业培育工程,大力推进“智慧建湖”“资本建湖”建设,引导企业借助智能手段、资本力量开展技术改造、合作重组、上市融资,促进企业融合发展壮大,今年实施投资超千万元技改项目25个、合作重组项目15个,新培育工业星级企业3家。
聚焦“接二连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县新发展规模农业项目30多个,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位居全市前列。恒济循环水生态养殖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的池塘循环水养殖基地;上冈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去年以来,我县聚焦“三农”,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业发展亮点纷呈。
我县坚持以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高效化为方向,以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调大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围绕优质粮、绿色果蔬、花卉苗木、水产和水生作物等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实施农业十大重点工程,努力在扩大规模、提升内涵、形成特色上下功夫、求突破,新增设施农(渔)业3.5万亩。
创塑农产品品牌,为农业发展“加码”。“建湖大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几百粒”“九龙口大闸蟹”正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重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县拥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8个、省级农产品可追溯基地17个、市级农产品质量示范基地22个。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提升农业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建成8个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步伐,新建20个农产品电商销售服务网点。几百粒、军曼公司被认定为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去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市目标的10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亿元,完成市目标的100%,同比增长11%……我县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现代金融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网红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正逐步形成。
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拥有物流法人企业134家。江苏劲达物流公司被认定为省重点物流企业。建成里下河钢材市场、天祝富邦冶金炉料市场、五洲国际五金机电综合市场、银海棉花仓储物流、德容装饰城、同沪机电城等专业市场群;形成东方广场、金地步行街、哥伦布城市广场、恒隆广场、万彩国际购物中心等一批综合性商务区。
积极顺应新常态、新形势,以创新为引领,我县加快发展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鼓励支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全县4家企业入选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积极培育互联网平台经济,“智慧城市”重点功能性项目、亚洲唯一具有国际T4标准、苏北规模最大的先云云计算数据中心首期584台机柜投入运行,军曼公司等2家企业入选省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首批培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