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答卷描绘“幸福建湖” ——我县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
建湖日报
2017-12-19
镜头一:“你看,我们的小区环境多好,早上还可以在新改造的公园里锻炼身体,真的很感谢党委政府。”“万福新村以前就是‘脏乱差’,不少基础设施已陈旧,影响了正常生活,经过改造,小区比以前‘靓’多了。”家住县城仇北巷的张明文和万福新村的李玉梅谈起改造后的小区环境,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镜头二:“我是一个老戏迷,哪里有淮剧,我就到哪里听。”近日,在江淮戏苑“淮剧周末舞台”演出现场,淮剧“铁粉”李玉兰说,淮剧已成为她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只要周末有空,就会来到“淮剧周末舞台”,过足戏瘾。
……
近年来,我县始终突出共享发展,坚持以民生改善为第一取向,着力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县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民谋幸福
我县每年精心编排一批民生实事项目,真正将惠民好事做实做好。坚持把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作为根本遵循,用心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用实在的行动、具体的项目,让群众真实感受发展变化。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形成持续推动民生改善的强大合力。道路改造、水利建设、城乡供水安全提升、道路绿化、农村康居工程、卫生室改造、学校建设、环境整治……今年以来,我县召开各个层面的会议,向人大、政协及广大群众广泛征求项目意见,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这些项目,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提升项目实施透明度。年初编排《2017年“两重一实”投资计划表》,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并按照计划,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使得各项实事更符合广大群众意愿。
加快创新促改革,百姓享幸福
近年来,我县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推出创新举措,力促改革见实效,让老百姓乐享幸福果。
为了大力度实施文化惠民,我县全面推出“杂技周末剧场”“杂技村村到、校校到”和“淮剧周末舞台”“淮剧进村庄、进社区”四大惠民演出活动。通过采购和项目补贴等方式,把杂技团和淮剧团在国内外获奖的精品力作转化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品位的文化服务。
深化医疗教育改革,投资10亿元的县人民医院南院建成使用,全县260所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投资1亿元的县三院完成异地新建,投资2.2亿元的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县院北院增设“建湖县妇幼保健院”。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新建上冈高中、建湖高中城南校区、实小北校区和城南校区、二实小裕丰校区、开发区小学等10多所学校,为16所学校配套建设标准化校舍21幢,为15所学校加固教学楼20幢。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持续上调,低保和困难群众保障待遇再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卡功能不断完善……一项项政策、一条条举措,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民生实事惠民生,群众话幸福
一项项民生实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群众在得到实惠之余,话起了幸福、点了赞。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12月16日晚,张文乐一家三口在西塘风光带散步,“说建湖是‘小上海’一点没错,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美景,真令人陶醉。”去年,我县实施西塘河风光带贯穿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使广大群众享受环境“红利”。今年,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不仅是城市居民,生活在农村的群众也是感同身受。冈西镇东吉村的徐维玉老人说:“现在环境好啊,你看村里干干净净,让人心情舒畅!”近几年,我县把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深入持续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民生实事连民心,件件落实暖民心。今年,我县坚持把精准扶贫和托底救助作为富民的有力保障,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成立县社会托底救助中心,年内完成8700个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