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城市白领的“家庭农场梦”

建湖日报 2015-07-03

  日前,记者来到高作镇合兴村大成家庭农场,农场主人正忙着检查秧苗长势情况。他就是放弃城市十几万高薪工作、选择回乡创业的80后白领夏思成。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土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谈起创办大成家庭农场的初衷,夏思成直截了当地说。大学毕业后,夏思成就职于南京某外企,每月可以拿到不错的薪水。但不满足于现状的夏思成一直在思考,希望流转一片土地搞生产,实现自己的家庭农场梦。
  2013年5月,他毅然辞去体面的工作,回乡创办家庭农场。“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一个大学生回乡种田没有出息。”让夏思成为难的是,父母并不支持他走这条路。一时间创业陷入重重困难:父母不理解、邻居冷嘲热讽、种养殖技术缺乏、资金压力大……在困难面前,夏思成没有退缩。为打消父母的顾虑,他决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断外出学习取经,他分析市场行情,利用自己懂市场会网络的优势,解决农场生产技术和销路等问题。
  在流转土地中,夏思成起早摸黑,挨家逐户跑,苦口婆心讲道理,算经济对比账,最终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付出终有回报。在夏思成的不懈努力下,大成家庭农场逐步走上正轨,父母也最终理解并拿出积蓄支持他。现在,农场种植管理、水产养殖和后勤保障等由父母亲打理,自己重点抓销售拓市场。
  “农场初期进行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现存栏26000只,年产鸡蛋400余吨,产值达500余万元。接着尝试水产养殖,还开展小龙虾和甲鱼混养试验,平均每亩小龙虾产值达8000元,甲鱼亩产利润超4000元。”夏思成开心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此外,技术一直是夏思成最关心的问题,他积极参加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秸秆收贮及综合利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培训,为农场未来发展增添后劲。
  夏思成致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强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尝试“虾稻共作”生态养殖模式。今年年初,建立200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预计项目建成后,农田亩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与此同时,大成家庭农场开始尝试发展电子商务,推广“盐阜·虾田稻”生态大米和其他生态农产品,积累电子商务营销经验。
  “在我创办注册大成家庭农场过程中,得到政府全方位的服务与帮助。2013年9月,大成家庭农场注册成立,同年12月经县委农工办认定。2014年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今年2月又成为全市‘十佳家庭农场’。”夏思成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成立一个现代化生态家庭农场,一直是夏思成的奋斗目标,今后将加强整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将家庭农场打造成集畜禽养殖、有机作物种植、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