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超越血缘的亲情——记“感动建湖十大人物”姚巧兰

建湖日报 2014-10-16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没有血缘超越血缘。三十多年,她竭尽全力帮助困难邻里;大半辈子,她倾其所有侍奉村中长者。邻里夸赞,见证一名普通农民的本色;盐城好人,诠释一名基层党员的境界。——颁奖词
  3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为民服务信念,先后热心服侍6名残疾和困难老人,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情怀。她是上冈镇冈东社区徐庄村7组组长姚巧兰,是群众口中争相夸赞的孝老爱亲的楷模。
  30多年前,姚巧兰和丈夫蔡凯林婚后不久,看到邻居王中明、王文巧夫妇由于孩子不在身边,家庭困难,晚年生活不便,便主动上前服侍,对待两位老人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帮助他们洗衣做饭,请医抓药,一直坚持10多年,直到二老先后离世。这中间不光是花力气,就连钱也贴进去不少。最难忘的一次是在一个隆冬的日子里,王文巧老人摔成重伤,姚巧兰全然不顾天气寒冷,连夜请人用船送老人到镇上医院抢救。住院多日,姚巧兰也一刻不离老人身边,细心照顾,并垫付医药费和生活费2000多元。
  姚巧兰服侍的第二对夫妇是本组蔡友华和王秀英老人。这对老夫妻只生育一个残疾女儿,王秀英老人又双目失明,夫妻俩晚年生活毫无着落。姚巧兰知道后,不嫌不弃,把他们接到自家附近安顿下来,对他们悉心照顾。一年到头生活和治病少说也有几千元,都是姚巧兰自掏腰包,这对于自己每月几百元工资和丈夫在外打工的收入来说,可算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但姚巧兰无怨无悔,一直坚持了20多年,从没向镇、村张口说过一声困难。
  有一次,蔡友华老人走路不小心跌下秧田,姚巧兰听到呼喊后,立即奔跑过去,使出浑身力气,将满身泥水的老人背回家,请医熬药,还买来营养品。2012年5月,蔡友华老人在病危之际,拉着姚巧兰的手,失声说:“巧兰,你比亲闺女还亲!”随后,姚巧兰花去近万元,为老人料理了后事,全村群众都为之动容。
  后来,冈东社区进行万顷良田建设,姚巧兰便将双目失明、失去老伴的王秀英老人安置在老人残疾女儿的家里,自己及时送去生活费,还经常买些滋补品去看望老人。
  姚巧兰服侍的第三对老人是她丈夫的祖父母,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全靠姚巧兰照料,一年四季,添衣购物,端茶送水,自己再忙再累,也毫无怨言。就这样,侍奉老人10多年,直到二老过世。老人在世时,经常夸赞孙媳妇,说自己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
  姚巧兰穿着朴素,说话不多,常人很难将她跟30多年如一日,不计报酬、无微不至服侍困难老人的事联系在一起。她的善举,得到人们的称赞,也得到了丈夫蔡凯林的全力支持。这位质朴的农家汉子,尽管靠打工养家,手头并不宽裕,但用在老人身上的钱,他从不心疼,也全然不计较有的老人与自家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觉得,妻子除了是人们心中的好人,也是他心中的好人,谁家有个难处,妻子总会上前帮上一把。
  姚巧兰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帮助别人是份内事。对那些有困难的老人,更应该伸手帮一把,谁没有晚年,这样做心里才踏实!”2013年10月,姚巧兰被评为“盐城好人”,2013年11月当选“建湖好人”,今年9月入选第三届“感动建湖十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