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媒体看建湖 > 详情

交汇点:创新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江苏故事,江苏省杂技团又获奖了

建湖日报 2018-09-18

  昨晚,由江苏省杂技团带来的中国首部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 流水 人家》惊艳亮相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杆技、空竹、绸吊、软钢丝等高难惊险的杂技技巧,配以汉乐府《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刘禹锡《竹枝词》、苏轼《望江南》等诗词歌赋的意境,将一出海上丝绸之路上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既惊险刺激,又充满诗情画意;既是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也展现了郑和下西洋时代背景下的江苏故事。
  演出结束,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剧组足足谢幕了15分钟,观众方肯离去。值得一提的是,因节目主题突出,呈现精彩,江苏省杂技团荣获丝绸之路艺术节组委会颁发的丝路文化贡献奖。
 
 
  据了解,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有关“一带一路”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本届艺术节9月7日开幕, 9月21日结束,参与各项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18个。其中,时长100分钟、共计70余名演职人员的《小桥 流水 人家》作为艺术节唯一的杂技剧目,被邀请于16日、17日在西安人民剧院连演两场。 
 
 
  《小桥 流水 人家》是江苏省杂技团历时一年精心策划打造的中国首部杂技与古典文学诗词歌赋相融合的剧目,是一台策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全新的杂技综合舞台艺术作品。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均为“江苏造”大船,从江苏太仓出发。这段故事正是取材和衍生于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极具江南风情、江苏特色和中国个性。
  作为中国南派杂技的代表,建湖杂技2008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在16日晚的演出中,以软功见长的杂技演员们表演了杆技、空竹、绸吊、软钢丝等50多个高难惊险的杂技技巧,征服了全场观众。
 
 
  而更让人叫绝的是《小桥 流水 人家》的编排创新功力,它不仅仅是一场杂技节目的“花式拼盘",而是一部有鲜明主题和完整内容的“杂技叙事”。
  “杂技语言相对来说短于叙事,更不擅长抒情,以往一些杂技剧的技巧,更像是被标签化地贴到故事上。”总导演何晓彬表示,《小桥 流水 人家》在国内首次提出“杂技剧场”概念,创作的初衷和目的,正是为了改变人们对杂技的传统印象。
  它通过杂技剧场的全新形式,以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为历史背景,以一对恋人的相遇、相识、相爱、离别、坚守、重逢为故事主线,将打通海上丝绸之路的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观演的过程中体悟民族化与国际化的交融契合。 全剧分为《夏》《秋》《冬》《春》四折,在杂技技巧的基础上,有机融入了汉乐府《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刘禹锡《竹枝词》、苏轼《望江南》等诗词歌赋的意境,把江南文化元素和中国杂技艺术发挥到极致,美不胜收,引人入胜。
 
 
  当中国杂技有了诗情画意,这种文学美推动杂技由“技艺文化”向“内容文化”转变的大胆创新,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他们纷纷感叹:徜徉在湖光潋滟的江南水乡,流连于烟雨空蒙的黛瓦粉墙,聆听丝竹管弦的余音绕梁,咀嚼诗词歌赋的意味深长,品味千古爱恋的凄美情愫,共鸣小桥流水的人生理想。所有这些感受,竟然能从一台杂技上体验!
 
 
  在杂技艺术的本体之上,融入诗词歌赋的文学性、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戏剧性、舞美各元素及音乐舞蹈的综合性,赋予单纯技巧的杂技以性格、情感、风韵、意义以致灵魂和生命力,更是被业内人士称赞为用杂技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因节目主题突出,呈现精彩,江苏省杂技团荣获丝绸之路艺术节组委会颁发的丝路文化贡献奖。“《小桥 流水 人家》演绎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江苏故事,此次能在陆上丝绸之路出发地西安演出,意义非凡。”江苏省杂技团团长吴其凯表示,将以此次演出为起点,不断创新杂技本体语言,在“丝绸之路文化先行”战略和苏陕合作过程中创作更多会讲故事的杂技剧,讲好江苏故事、中国故事,让国家级非遗项目建湖杂技绽放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