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媒体看建湖 > 详情

盐阜大众报:建湖“周末文化超市”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建湖日报 2017-12-22

  今年11月底,建湖县被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这是继9月份获批“中国淮剧之乡”后,建湖文化事业取得的又一项喜人成绩。近年来,建湖县在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础上,创新文化供给模式,大力实施“周末文化超市”惠民工程,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模式,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政府实效与百姓实惠的双赢。
 
 
放大“1+1大于2”的叠加效应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文化需求逐步呈现高品位、立体化的趋势,缺乏内涵和特色的文化已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建湖县委宣传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整合杂技团、淮剧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书画院以及镇(街道、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资源,适时推出了“周末文化超市”活动品牌,利用周末扎实开展淮剧舞台、杂技剧场、理论讲堂、道德讲堂、经典悦读、文艺沙龙、欢乐广场、影视展播等系列活动,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的文化惠民网络,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强文化志愿服务实效,推进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明育民,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建湖县制定了活动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周末文化超市”活动的通知》,成立活动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交流活动推进情况,会办存在问题,部署工作任务。定时发布信息,各牵头单位每月收集上报活动内容,汇总后在建湖日报、县广电台、县内相关网站发布,让广大群众了解活动信息。营造活动氛围,及时报道活动动态,褒扬先进,推介典型。注重指导督查,强化动态管理,定期通报活动实施情况。突出成果运用,考核情况纳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文明创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将文化惠民落实在文化精准服务上,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订单式、菜单式服务。
  政府出资“购”文化。将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一方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扶持地方传统文化发展。县政府与杂技团、淮剧团签下每年演出1000场的合约。
  需求互动“点”文化。开辟“周末文化超市”网站和微信平台,接受基层文广中心集中点单和群众网上点单。每月根据群众需求,统筹安排“周末文化超市”活动内容。“以前是送什么,我们看什么。现在只需登录‘周末文化超市’网站和微信平台,就可以选择我们喜欢的文艺节目。”建阳镇长建居委会居民顾建东一个劲地称赞。
  创新服务“送”文化。结合“百姓舞台”和“文化三送”等活动,每周末在城乡的市民广场,集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组织全县文化志愿者编列小分队,为农村老年人、留守妇女儿童以及敬老院老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对外出务工人员,利用建湖发布、掌上建湖等新媒体,在周末相关栏目增添家乡特色文化版块,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县图书馆全面上线开通书目数据库、移动图书馆等数字资源,实现城乡全覆盖。
  
让城乡群众常看常新常乐

  “我是一个杂技迷,每周六下午的杂技剧场,我一场不落地看了102场了。节目精彩纷呈、惊艳全场。”家住近湖街道西苑新村的居民李德才谈起“杂技周末剧场”赞不绝口。
  “周末文化超市”成为建湖城乡群众文化消费“香饽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持续推进文化创新。建湖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文化创新,拿出1500万元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扶持政策。开展县级文化奖章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原创精品剧目创作。不拘一格招引文艺人才,与业内知名人士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将推进节目创新、提升作品质量作为打造“周末文化超市”的重要抓手,从群众文艺调演的节目中遴选最优秀的节目列入“周末文化超市”,使节目源更加丰富多彩。组织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走向基层,将获得省文华优秀剧目奖的诗词歌赋杂技剧《小桥流水人家》、《问天鸟》以及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淮剧《北秦庄之恋》等优秀节目及时送到群众中去,在县电视台、电台、地方网站播放本地创作获奖的电视片和微电影。
  建湖县还放大“周末文化超市”惠民活动效应,充分发挥宣教功能、激励功能、娱乐功能和凝聚功能,以文艺活动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建湖好人”,弘扬社会道德风尚,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比学赶帮。
  该县以打造系列文化活动品牌为契机,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建湖文化惠民不仅制度化,而且有两大地方特色。”省文化厅负责人总结说,一是将文化惠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紧密结合,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二是政府舍得购买优质文化产品惠民,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