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大众报:成风化人的好乡贤 季发农和他的“土教材”
建湖日报
2016-07-03
7月1日,建湖县颜单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季发农编写的《追梦之路》一书正式付印,这是他组织编写的第八本充满乡土气息的文明宣讲教材。尽管已经退休,可76岁的季发农似乎比当颜单镇镇长时更忙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退休后的季发农扎根乡野,以播撒道德种子、培育文明乡风为己任,带领并组织全镇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深入挖掘、搜集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先后整理编印了《农村新语》《文明民谣》《新“二十四孝”行为规范》《颜单群英谱》等文明乡风“土教材”,以文化人,润德泽人,潜移默化地在农民心中立起了一杆杆道德标尺,为建设文明程度高的新农村助力加油。
他,被当地群众誉为新时期的“好乡贤”。2015年8月,季发农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今年5月他又入选“2015年度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评选”候选人。
“家门口的焦点访谈”解烦事
6月20日,季发农一大早便赶到颜单镇漕桥村村部。作为该村乡风文明道德评议会名誉会长,今天他要和村里老党员一起评议新漕桥花园小区居民乱堆杂物的事。
“在自家门前放东西,又不违法,凭什么让我搬走?这些旧家具跟随我二十多年了,我舍不得扔。”
“国有国法,村有村规,小区有小区公约,你也算村里老同志了,应该带头遵守,为大家放好样子才对。”
“人美关键看心灵,村美主要靠大家。你把旧家具长期堆放在门前,占用了公共空间,影响了小区环境。就像一个美女嘴角粘了一粒米饭,肯定降低颜值。”
……
现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刘爹爹脸红一阵白一阵,惭愧地低下了头。在一番既有“火药味”又和风细雨的评议后,刘爹爹决定立即搬走旧家具。
这些年在颜单镇,村民们遇事都愿找道德评议会评议一番,当事人或主动认错或积极改正,化解了许多鸡毛蒜皮的矛盾,维护了邻里乡亲的和谐。2006年,针对农村发生的法律管不到、村规管不了、干部不好管的烦杂事,在镇党委支持下,季发农在全市率先创建了“乡风文明道德评议会”,成员由村居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组成。凡是影响乡风文明的事情,他们都能管都要评。道德评议直指世道人心,扶正祛邪,树立新风,让群众看清哪些行为是值得倡导,应该效仿践行的;又有哪些行为是受到鞭挞,应该坚决制止的,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焦点访谈”。
“季爹爹的话讲得有道理,我算是服了。”任杨村6组村民许道生由衷地感叹。原来许道生富裕后盖起了楼房,准备把厕所砌在公路旁,既违反规划又影响环境。季发农得知后和该村道德评议会的老党员一起,上门对他的行为进行评议。
许道生见老同志们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地劝说,连口茶水都没喝,内心很受触动。他主动拆除了已砌的厕所墙基,并按照村里统一规划,在屋后建起了猪圈、厕所合一的环保沼气池。
“家长里短的事情群众更愿意通过讲情说理来解决。”建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葛菁认为,乡风文明道德评议会运用德治理念,塑造淳朴民风,为基层社会管理搭建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土教材”涵养文明新风尚
“邻里好,赛金宝,低头喜,抬头笑;邻里孬,似虎豹,进门躲,出门绕。”这段文明“三字经”出自于季发农2006年编印的《农村新语》,这本土教材里面收集的全是反映新农村道德新风尚的民谣、谚语,在今天的颜单镇许多农民都能随口说出一两段。
颜单镇漕桥村有条河淤塞多年,村里早想疏浚,但每次都有个别村民不愿投劳出工,一来二去就把这事耽搁下了。可问题总要解决,季发农和村干部一商量,决定将乡土教材派上用场,与个别村民好好讲讲道理。
“大家小家都是家,大家不兴小家差”。民谣、谚语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听着句句在理,入耳入脑入心。集体的事说到底还要靠大家办,“人同心,土变金;人心齐,泰山移”。最终村民们统一了认识,个个出工投劳,连续奋战20天,彻底疏通了这条河。 “思想一通,万事成功。河道疏浚这件事,不仅清除了河底的淤泥,而且解除了少数群众心里的疙瘩。从那以后村里有什么事要办,大家都能心齐气顺。” 村老支书高玉龙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已基本没有,可一些人只注重物质赡养,而忽略精神赡养。任杨村村民李品宏夫妇都年近九旬,生活虽有保障,但是6个儿女却不在身边,精神上很是寂寞。2012年春节前,季发农找李品宏大儿子李吉龙谈心,指出孝敬父母要“孝敬钱粮如数,外加慰藉陪护”,绝不能“钱粮一到,万事全消”。经过教育,李吉龙说:“对老人来说精神安慰比金钱更重要,今后我要常回家看看。”
季发农根据农村涌现出来的文明新事,整理编印了《新“二十四孝”行为规范》,成为很多农民的家风家训。顾洪銮是李士英的养女,她不仅自己赡养养母,而且立下四条家规,不允许子女对养母有任何不孝行为。
这些年,镇里开展“十大文明孝星”、“十佳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崇德向善、敬老孝亲、邻里互助、热心公益已蔚然成风,新人新事层出不穷,颜单镇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级文明乡镇。镇党委书记周德良说:“我镇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与季发农编写的乡土教材教育群众、熏陶群众、感化群众是密不可分的。”
扎根基层奉献乡里
季发农是土生土长的颜单人。他1960年入党,做过生产队会计、大队书记,后来担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在颜单这片土地上干了整整38年,这里有他奋斗的青春,更有深沉的乡情。2001年退休后,镇党委安排他出任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
“季发农做事有原则,解决问题有办法,在群众中威望高、口碑好,是群众的贴心人。”周德良说,虽然退休多年,但镇里有什么事情找到他,季爹爹从来没有二话,总是尽责尽力地完成。
生于斯长于斯的季发农整天和群众打成一片,对乡风民情体察入微,了然于胸。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然而改革开放后,一些农民“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漠,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有所抬头。季发农深感培育文明乡风的迫切性,他说,新农村不仅要有新路新桥新房子,还要有新人新事新风尚。
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季发农巡回宣讲文明乡风乡土教材1100多场,听众逾13万人次。在季发农的办公桌上,整齐列着一排文件夹,上面分门别类地放着“道德法治宣讲”、“理想信念宣讲”、“孝道文化宣讲”、“老区抗战宣讲”等材料。自2004年以来,季发农带领全镇一百多名老干部、老党员深入村居、学校、工厂,共同搜集整理这些宣讲资料,并编印成农民喜欢的乡土文明教材。建湖县文明办先后印刷10万多册,分发给基层群众。
《农村新语》是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民谣俚语;《新“二十四孝”行为规范》是图文并茂、易懂易行的连环画;《颜单群英谱》是生动感人的地方传奇……这些乡土教材延续农村传统道德文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生产生活,发挥着加强道德教育、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作用。
16年的坚守,16年的付出,季发农搜集编印乡土文明教材并义务宣讲的身影,遍及颜单镇的每一个村组。在传播乡风文明的道路上,季发农觉得自己要做的事还有很多。76岁不老,季发农说:“只要我的腿还能动,嘴还能说,我会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