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退伍不褪色 乡村振兴中再当“尖兵”——高作镇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群像​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19-07-27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与时俱进的高作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乡村振兴中再当“尖兵”,引领创新创业,为高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脱贫攻坚,我们责任在肩

顾义鹏,马楼村退役军人,2018年5月应聘为马楼村书记助理,有 62亩虾稻田产业项目。

1994年8月退役后,他一直在甘肃做些小生意,积攒了些资本。2017年12月,他回家乡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流转62亩土地,用于虾稻轮作。陆军工程兵出身的他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起早贪黑,将62亩虾稻田打理得井井有条。2018年5月,他成功应聘为马楼村书记助理。“由于村里事也多,虾稻田日常请了七八个低收入农户来帮工,每日工资80~100元,这样两方面的事都能做好了。”顾义鹏说。

当笔者问他对今后人生有何规划时,他说,村里这头主要放在脱贫攻坚上,今年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责任在肩,要把脱贫攻坚工作与自己的虾稻田紧密联系起来,借助养殖的成功经验,把困难群众吸纳进来,扩大规模,联合经营,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我们不会缺席

赵正桃,陈甲村退役军人,1993年12月退役。他以前养过山羊,现在养鸽。在鸽场,赵正桃正在和四五名工人一个一个地打扫鸽笼,过道上自动喂食机间隔定时移动,喂食机移动到哪里,两边的鸽子就伸出头来啄食。

赵正桃向笔者介绍,山羊2017年就不养了,主要看市场,市场需求什么就养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2017年5月份,开始饲养落地王鸽。两年来,市场销售一直很红火,目前鸽场里落地王鸽存栏8000多只,其中种鸽5000多只,肉鸽2000多只。种鸽200多元一对,肉鸽25元一只。

“这些来帮忙的都是我老家的邻居。”笔者问帮工是哪里人,赵正桃笑着说:“他们每人都只种了几亩田,都是低收入农户,亲望亲好,邻望邻好,我请他们来帮忙,一方面增加他们收入,一方面我也放心。”

临别时,赵正桃说,现在国家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我们正处在人生鼎盛期,乡村振兴,我们不会缺席的。

奋进新时代,当好答卷人

姜扣勇,涔庄村退役军人, 2004年11月退役。2018年5月,他成功应聘北庄村主任助理,主要协助村主任做好低收入农户信息管理和结对帮扶工作。

在涔庄六组姜扣勇养殖的塘口,他告诉笔者,目前养殖规模不大,处在尝试阶段,东边这个塘是15亩混养鱼塘,主养鲫鱼,年纯收入2万多元;西边这个是6亩虾塘,年纯收入1万多元。

姜扣勇说,经过两年的摸索,积累的养殖经验基本成熟,打算借今年秋季结构调整之机,再流转200亩土地,主攻“虾稻共作”文章。“只有自己先富起来了,大家才会相信你。”他说作为一名村干部,树立自身形象很重要,什么是自身形象呢?就是干事创业,有所作为,这样在群众中才有号召力、凝聚力。

今年37岁的他,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我们一定抓住有利时机,担当作为,当好答卷人。

肖元元 陆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