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我县水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践行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防汛防旱水利设施建设、城乡供水安全效能提升建设,突出水利职能发挥,补短板、强监管、惠民生,推进我县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建湖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砥砺前行,再创建湖水利新辉煌。
重抓资源水利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深化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确保年度考核列全市第一档次。继续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充分发挥水利局在河长制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推动水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完成县级河湖“一河一策”和“一片一策”行动计划编制,并就行动计划的实施加以有效推进,使全县水环境有大幅度提升。完成全县2019年度“三乱”治理工作;完善农村河道管护考核办法,推进农村河道管护常态化以及黑臭河道治理。深入开展“263”行动,省考断面优良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保持100%。按照万亩退圩还湖规划,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尽快启动工程建设,完成湿地修复3000亩。圩堤绿化率达90%以上。
强抓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防汛防旱等水利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修不达标圩堤90.9公里,完成土方122.2万立方米。整合西塘河整治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结余资金工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工程等项目,新(拆)建改造病险闸站147座,5月底前具备投入使用条件。西塘河2019年全部完成整治工作量,堤防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黄沙港南段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抓紧推进,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根据农村河道“十三五”轮浚规划,疏浚大中小沟348条500万方。
狠抓民生水利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加大保民生为重点的城乡安全供水能力提升建设和职能范围内的防汛防旱工作能力建设。在供水安全方面,开展从水源水到龙头水全过程监管,完善“水源达标、应急备用、深度处理、预警检测”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并加强考核,确保饮用水安全。巩固戛粮河、西塘河水源地达标建设成果,强化水源地保护措施。对通榆河水源地达标建设存在的问题,配合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实施建议,并加以推进。加大对供水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供水企业优化内部机制,在节能减耗、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严把水质关,严把安全关。配合县重点工程建设,做好管网迁移改造工作。对大运河新水源管网实行全程监控,水源调度合理,确保全县供水安全。在防汛防旱安全方面,指导各级、各部门按照防汛防旱工作的职能要求,加强全县圩区责任制落实和圩堤、闸站、备汛物资储备、水雨情测报及指挥系统等汛前检查工作,督导问题整改,提早消除隐患。完成农村防汛防旱视频会商系统建设以及水雨情测报系统的检修。根据机构改革路径,做好与应急部门工作无缝对接,为全县安全度汛担当水利部门的应尽之责。
力抓生态河道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我们将生态河道打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推进到位。按照总的时间节点要求,加快生态河道打造进程,建立长效管护责任体系,确保打造成果的后续巩固。硬化工作责任。按照任务分工内容和时间节点安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强化督查指导。县政府督查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督查、指导,适时编发工作简报,通报全县生态河道打造工作进展情况,并将生态河道打造工作一并纳入全县河道管护考核内容,坚决打胜生态河道建设治理的攻坚战。
严抓水利队伍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系统组织架构,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领导班子做好表率,带头学习,坚决执行“八项规定”,从严治党,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廉洁奉公。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在政治上和行动上跟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聚焦既定的工作路数,全身心地开展水利各项工作。
图为生态河道马沟河一角。
图为黄沙港上游漂浮物定点拦截设施。
图为全自动漂浮物打捞船。
撰稿:刘世一 顾元海 王学言
本版摄影:赵小青 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