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我们要始终把突破重大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牛鼻子’,紧抓不放,持续用力,确保以项目突破新成效厚植县域发展新优势。”2月13日,全县“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动员各镇(街道、区)和有关部门,坚持把抓项目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时间精力,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为全县经济发展高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园区项目载体建设,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载体,聚力转型创新,工业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产业强县为引领,聚焦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培大育强高端装备产业,加快石油装备产业向页岩气、井下装备、油服一体化等领域拓展,推动通航装备、工程机械、液压机械、环保机械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全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节能电光源产业向LED封装、芯片、支架及工程服务等环节延伸,向精密电子、智能终端、5G通讯等领域拓展。提速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电池及组件、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板块,光伏板块主攻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高端项目;新能源电池板块以新能源产业园为载体,加快贝肯隔膜、负极材料、动力储能电池等项目投产达效;新能源汽车板块重点推进登达与大唐高鸿、悦达集团战略合作,着力引进汽车核心部件项目。依托通用机场,加快通航产业项目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贯穿全年经济工作的主线,通过充实专业人才、组建招商团队和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活动等方式,全力突破重大产业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紧紧围绕石油装备、节能电光源以及通用航空、新能源等新特产业,突出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与现有产业协作配套的前延后伸项目,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放大产业集聚优势。全县各镇(街道、区)分别组建驻点招商小分队,境内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密集区,强化驻点招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加快形成招商引资的区域集聚效应;境外瞄准日韩和台湾地区,开展小分队、点对点、敲门式招商,着力招引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提升我县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为进一步选优配强专业招商队伍,目前正在全县范围内选拔100多名脱产驻点专业招商人员,即将奔赴招商一线。
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升级、扩大开放、创塑品牌的主阵地,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形成以县开发区、高新区“两区”为龙头,以各镇中小企业园为补充的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加快建立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便捷化服务。加快接轨上海,积极打造合作共建平台,深化与上海普陀、嘉定、松江工业园区合作共建,为承接上海产业项目转移提供优质载体。围绕产业配套和园区服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合理配置邻里中心、公共交通、教育医疗等设施,推动政策、资本、人才加速向园区集中,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附力。
积极唱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重头戏,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在设立商事登记证照联办、投资建设项目、不动产交易等三个综合服务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综合受理窗口牵头督办职能,进一步梳理削减审批事项,优化各项利企便民措施,努力为项目落户、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扎实开展“效能快车提速年”活动,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一窗一网”要求,在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减少环节、压缩时限,竭力打造项目推进的绿色通道。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钩服务机制,始终坚持以市场化手段帮助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切实将服务贯穿于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最优服务保障企业健康运行。大力开展“春风雁归”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促进工业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王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