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11月9日,建湖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县将成功跻身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真正融入长三角,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
近年来,我县把打造一流投资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全力打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最佳营商环境,让更多的项目在建湖落地、生根、开花。
我县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区位条件,形成集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通用机场、内河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大力提升路网通达能力,今年底前徐宿淮盐高铁建湖段将完成主体施工,建宝路、人民路、233省道铁路下穿工程全面竣工,建宝路改造、人民路北延、物流大道北延等工程建成通车。
园区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县集聚力量加快园区提档升级,增强项目承载能力和招商竞争能力。县开发区坚持“产业兴区、项目立区”,全力突破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配套功能,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台资工业园等区中园,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县高新区围绕“高新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的目标,加快高新产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打造智慧产业园、韩资工业园等区中园,不久前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阳石油装备产业园、上冈产业园、建湖科技创业园以及各镇工业集中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强化全产业链招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培育、路径选择的根本遵循,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不仅保持了“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两块国家级基地牌子不褪色,而且形成了新能源、航空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质态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综合运用科技、智慧、资本多方面力量,通过流程再造、工艺提升、模式创新等手段,积极推动机械装备、节能电光源、纺织服装、皮鞋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转型升级焕发了新的生机。
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点改革,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企业和群众共享改革红利。以“放管服”改革为统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集成化推进“3550”、“一窗一网”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制等各项改革措施,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四减”要求,深入推进多图联审、三测合一、联合勘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重点工作,促进政务环境更加务实高效、营商环境更加优质便利。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发展的规范性政策,积极整合各类扶持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保持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吸引力。
强化为企服务,实行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在建项目、投产项目领导干部挂钩帮办全覆盖。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切实帮助解决用水、用电、用工、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让投资者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之中。进一步营造敬商、护商的人文环境,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大力褒奖经济发展功臣,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呵护企业家的浓烈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热情。
吴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