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王玉魁
沃野流金时,丰收欢歌起。
果树挂满沉甸甸的黄金桃,阵阵果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葡萄藤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藤蔓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散发着甘甜沁人的果香;
蟹笼里爬满膘肥体壮的螃蟹,只只“青壳、白肚、金爪、黄毛”,活蹦乱跳;
……
时下,建湖大地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县“三农”工作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乡战略,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画卷。
粮食供应充足,“饭碗”端得更稳当
“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开镰收割了,今年预计每亩产量在700公斤左右。”站在田埂上,望着层层稻浪,高作镇光明村种粮大户孙建说,他种植的570亩稻田丰收在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县粮食总产量12587万公斤,种植面积136.89万亩,平均亩产仅92公斤。随着改良种植品种、开荒垦荡、水旱田改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施,我县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1987年粮食总产量达60449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3.8倍,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步提升。202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71730万公斤,种植面积143.05万亩,平均亩产501.45公斤,较1949年分别增长469.9%、4.5%、445.1%。
按照国际公认的人均粮食产量400公斤安全线,我县早已将“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可解决179万人吃饭问题。
既要吃得饱,也要吃得好。我县不仅鼓了“米袋子”,还丰富了“菜篮子”。经济作物蓬勃发展,品种多样的水果蔬菜实现跨地区、反季节供应;畜禽养殖持续稳定,猪羊牛肉、禽类禽蛋等供应充足;养殖种植势头良好,鱼、虾、螃蟹、荷藕、芡实等产量稳步提升。2023年,全县蔬菜瓜果播种面积34.17万亩,总产量77.38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3.5万亩,总产量10.53万吨;猪羊禽类出栏835.62只,肉产量总计2.33万吨,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食物需求,提升了“大食物”供给水平。
品牌力量绽放,致富道路更宽阔
“这个在锅里要滚五遍,一遍也不能少,不然弹性就不够了。”在福禧藕粉圆店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湖“藕粉圆”制作技艺传承人单桂洲,正在制作藕粉圆,神情专注,手法娴熟。他告诉记者,藕粉圆是建湖传统知名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家巴金率老根据地访问团莅临建湖时,我县就将藕粉圆作为特色农产品接待宾客。1985年,藕粉圆参加江苏省名菜评比,迅速名声大噪、享誉全省。随着我县对特色农产品的挖掘,建湖大米、上冈草炉饼、恒济大鱼圆等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也拉开了建湖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特色产业,形成东部特色果蔬、中部优质稻米、西部特色水产“三大特色农业板块”。奋力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推出“遇建湖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合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九龙口冲浪鱼、建湖青虾等绿色生态农产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401.3元,相较1965年首次统计农民人均收入时的34元,农村居民收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2022年,“绿色盐城·九龙口大闸蟹”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在上海举行,一张展现建湖优质农产品的流动“名片”正式上线启程。“九龙口大闸蟹”是中国驰名商标,高铁冠名列车覆盖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为品牌传递点燃“加速引擎”。
“借力‘遇建湖鲜’九龙口大闸蟹的品牌效应,我县养殖的螃蟹在上海市场很受青睐,而且价格高于同行10%左右,真切尝到了品牌溢价的‘甜头’。”新起点农业公司养殖户王建勇看着即将发车的螃蟹,难掩内心的喜悦。
截至2023年,我县拥有绿色食品62个、有机食品4个,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抢订单拓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路,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农村全面进步,和美乡村更靓丽
冈西镇肖荡新型社区内,白墙灰瓦的院落整齐有序,景观绿化生机盎然,处处凸显着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
新中国同龄人符奶奶,把家门口的小菜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说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她夸赞不停:“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新中国成立前,我县农民住的都是土墙草苫房屋,十分简陋,芦荡地区有些群众居住的是芦笆帐,刮风点不着灯、下雨藏不住身。
新中国成立后,我县不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实现60年代住草房、70年代砌瓦房、80年代建楼房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房改善是建湖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过去的破旧房屋逐渐被崭新的新型农村社区所取代。这些新建的住房设计合理,宽敞明亮,不仅注重居住的舒适性,还融入建湖文化特色,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同时,我县还加强对C、D级农村危房改造,让困难群众也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真正实现居有所安。
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建湖徐徐展开。乡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每个村庄都设置规范的垃圾收集点,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得到分类无害化处理。经过生态整治,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欢快游弋。此外,我县还积极推广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让乡村处处洋溢着自然之美。
公共服务的提升,让建湖乡村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此外,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乡村充满欢声笑语。
农业是民生之本,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建湖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培育新农人队伍,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三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