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民政局党员干部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群众关切,紧贴民情民意,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保证基层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有诉必答,着力化解群众的烦心事。困难群众办低保过去需要自己打报告申请,由于文化水平局限,有的困难群众报告不会打,即使打了报告,还要跑村里、跑镇上,使求诉的群众很烦心。党史教育活动开始后,局社会救助党支部从优化、简化办理低保流程入手,创新温情救助改革,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积极推行“最多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求助的群众只需提供身份证件,县镇村三级即可利用一个平台通办,不仅让困难群众少跑了冤枉路,更解决了群众“不知怎么办”“不知找谁办”“不知何时办”的疑虑。“现在办理低保无需找多少人,无需进多少门,当日办、当日清,不烦心、更顺心,下月就能领到保障金。”5月份刚领到低保金的近湖街道周绍成高兴地说。
有求必应,着力解决群众的期盼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需求愈来愈高,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成了社会的热切期盼。党史教育过程中,县民政局党组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发放民意征询表,召开各层面、各层次座谈会,综合各方面意见,拿出切合县情实际的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方案。一是加大机构养老推进力度,引进绿康医养集团来湖兴办绿康湖垛家园,将全县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集中进行供养,并吸引社会有需求的老人进园供养,目前在湖垛家园供养的老人已达200人以上;将各镇区敬老院统一改为养老服务中心,向社会开放养老,较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二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进上海天与公司承包运营,为城乡特困人员、三无人员、建档立卡老人提供定期、约时上门服务,解决洗衣做饭、环境保洁、精神慰藉、日常照看陪侍等问题,全县接受上门照料服务的老人已达20000人以上。三是加大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力度,全县249个村居已全部办起居家养老中心,让居家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助医、助浴、助购、助乐等十助服务。四是加大医养融合服务力度。联合县卫健委在各中心医院开设养老专科、养老门诊和养老病床,在各卫生服务站开展养老巡诊服务,在各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养老服务医生,添置养老护理床位,建立养老服务档案。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格局。
有难必帮,着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县民政局党组要求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民有困难我有所帮,用爱民情怀践行民生为本,用为民宗旨提升服务质效。前不久,高作镇一江姓老人去逝后,留下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呆傻儿,局社会救助科第一时间与该镇社会事业局联系,落实特困供养事宜,县镇两级民政部门前后仅用几个小时时间,就帮助其解决了入驻敬老院的相关手续,让其亲属十分感激。颜单镇一建档立卡对象突发疾病,急需资金做手术,县镇两级民政部门立即启动临时救助程序,送上急救资金,使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杨守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