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我们病区已治愈出院49例,实现了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3月21日16时,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第52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南京一队领队、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于成功给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这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及援鄂医疗队开展医疗救治的工作情况。光谷院区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来自上海、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个省市17支医疗队共计2349名医务人员,与该院光谷院区近800名医护人员并肩战“疫”,协力同“死神”较量。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调研时要求“迅速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截至3月21日,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17支各地援武汉医疗队中,有4支医疗队负责的病区“零死亡”,其中2支是“江苏队”——南京医疗队一队、二队。
“南京一队由南京鼓楼医院、高淳区人民医院和六合区人民医院132人组成,2月9日晚到达,10日晚开始收治重症病人。”于成功介绍,依托团队的力量,充分发挥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团队的作用,合理配置医护等医疗资源,遵循“综合施策,精准救治”原则,“以规范质量为核心,发挥团队多学科诊疗优势,注重人文关怀”,采用“一人一方案”个体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3月20日,南京一队负责的病区共收治86例患者,其中,重症47例,危重症10例,开展有创通气2例,同时进行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和ECMO(人工肺)的1例;目前已治愈出院49例,实现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变累及多个器官功能,又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胃病等)。“因此,临床救治工作中必须依靠多学科诊疗,既要重视新冠肺炎,也要关注其他器官的功能,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于成功说,南京一队的专业结构涵盖多学科:重症医学科9名,呼吸内科9名,感染科5名,麻醉科2名,急诊、重症营养、消化内科、医学心理科、心内科、胸外科等专科医师各1名,护理人员均来自ICU。“依据个体化原则,综合施策,精准救治,每天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许多队员‘一专多能’,南京一队依靠队内多学科专家,可以独立开展气管插管、床旁心脏超声、CRRT和ECMO等特色技术。”
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于成功说,平时队内多学科专家探讨,结合微信工作群,随时在病区内与驻地联合“线上线下”会诊,同时和南京鼓楼医院后方也会进行远程会诊。“我们会及时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各科专家同行密切配合,南京鼓楼医院在武汉第一医院的医疗队(现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及时分享救治经验等,这些团队协作均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成功说,新冠肺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医疗队在第二天即开始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查房、定期评估、动态观察,以及持续心理支持和干预。无论是临床医生查房时对病情的规范解释和鼓励,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以及专业心理医生的定期查房和干预,均体现了多维度、全程化的心理支持与干预,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认知和行为疗法。其中,对因新冠肺炎丧亲的患者进行“哀伤辅导”,对出院患者进行心理康复课,都起到了很好效果。“除给予患者全程化心理支持外,医护人员经常与患者谈心、带去家乡特产,给予人文关怀,鼓励他们战胜疾病。”
“目前,对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到了最后攻坚的时候。”于成功说,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围绕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继续做好后续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交汇点赴武汉采访组记者 王世停 王拓 王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