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新闻详情

高作镇:加强红色教育 传承革命精神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19-11-13

资料名片:高作镇毗邻建湖城区,总面积70.1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3个村民小组,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镇”。


革命旧址不仅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铭刻着中华儿女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也是一笔极其难得的精神财富。日前,记者来到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感受峥嵘岁月。

1941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所在地——盐城发动第一次大扫荡,刘少奇、陈毅率部从盐城移至建阳地区的北左庄和高作一带。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1941年9月,建阳县从盐城县分治而成。9月18日,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初设长北滩,王氏宗族长王德辅等人主动请出祖龛,腾出祠堂给政府办公开会。至此,高作长北滩创建了领导全县抗战斗争的指挥中心——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团结和带领英勇智慧的建阳儿女,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下气势恢宏的抗战篇章。建阳县委、县政府驻长北滩前后约3年时间,直至1944年夏才安全离开。期间,长北滩成为抗战期间全县大政方针的发源地,领导军民抗日的指挥中心。如今,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被列为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建湖县党史教育基地、建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湖县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高作镇内还有马玉仁和孙玉堂两位革命英雄。

马玉仁,祖居盐城县建阳第六区界沟马家滩(今高作大陆沟)。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家乡组织抗日义军,后被改编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抗日游击军,任该军司令,在盐城、阜宁一线与日军作战。1940年1月,马率部在阜宁县新吴乡三游光(今射阳县新丹乡)与来犯日军交战,英勇殉国,死后棺葬于原盐城县建阳第六区东部塘河边(今高作镇高群村四组东北角)。1942年初,抗日民主政权盐阜区行政公署举行公祭大会,马玉仁被列为追悼祭祀的烈士之一。2015年8月,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名烈,马玉仁名列其中。孙玉堂,高作大陆乡(今高作镇大尖村)人。1942年5月,他参加新四军,历任某部战士、班长、排长等职。解放战争初期,随军挺进东北。1947年7月,在三攻四平战斗中,全身7处中弹,仍坚持战斗,终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部队党委命名孙玉堂生前所在排为“孙玉堂排”。

英烈们为了信仰和革命的胜利牺牲自己的生命,高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要将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

新四军3师建阳榴弹厂、军服厂和华中卫生学校同样在高作镇留下了革命的印记。1943年5月,新四军3师军工部榴弹厂迁驻高作季陆墩,更名为建阳榴弹厂。抗战胜利后,随3师主力于1946年10月进军东北。在高作两年半时间,共生产手榴弹20余万枚,有力地支持部队作战。1941年至1944年,新四军3师供给部在高作镇广福禅院和长北、甲东建起军服厂,主要生产军服、棉被、蚊帐等,有干部职工20多人,缝纫机10多部,1946年撤离。1941年7月22日,经过紧张筹备,在敌人的隆隆炮声中,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在盐城西北乡高作镇宣布开学,为加强卫生建设、夺取抗战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感言:

打造实境课堂 弘扬铁军精神

高作镇党委书记 王玮

近年来,高作镇积极拓展红色教育工作载体,营造红色教育实境课堂,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教育学习与主题党日活动等有机融合,内容上求新、方式上求活、效果上求实,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激发全镇干群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壮志豪情。

周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