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新闻详情

上冈镇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19-10-25

图为中柱中学教室里先烈事迹介绍。


资料名片:上冈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江苏百家名镇之一,南邻大市区,素有“四县同衢、盐阜咽喉、建湖东大门”之称,是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盐城一体化发展三大战略叠加的重要区域。


千年古镇上冈,自古人文荟萃。在革命战争年代,上冈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险,前仆后继,与日寇、伪军和国民党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唐仲衡,今建湖县草堰口大唐庄人。1920年秋,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1924年大学毕业后,唐仲衡毅然回到家乡,宣传中共主张,传播革命思想。1926年春,经盐城中共地下党负责人仇一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建湖县加入共产党第一人,盐城地区第一个中共地下党小组——草堰口党小组也是诞生在他的家中。抗战期间,唐仲衡在杨庄补习团、海南中学、上冈盐阜二高中等校教授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以自己的才华和言行,影响和教育大批学生,使之成为革命骨干。

同样是草堰口人的赵敬之,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全面爆发后,赵敬之与唐君照、唐小石等人组建“盐城县十四区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唐小石任团长,赵敬之负责宣传工作。1940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会师到达盐城后,赵敬之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投身到敌后教学,为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日寇投降后,赵敬之任建阳县(今建湖县)海南初级中学校长。1947年8月21日,赵敬之在筹办苏皖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学校后,在穿越串场河封锁线时,被国民党黄百韬兵团便衣队发现。为使党的秘密文件不落入敌手,他纵身跳进串场河,敌人向水中开枪。赵敬之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40岁。

赵敬之的至交陈中柱,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生命。陈中柱1928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在国立中央大学、天津北宁铁路等处任职。1941年6月初,日、伪军围剿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目标直指陈中柱及其所部。由于日军来势迅猛,陈中柱在战斗中不幸身中6弹,壮烈牺牲,年仅35岁。为纪念这位英勇的革命烈士,2006年,草堰口初级中学挂牌为“中柱中学”,红色精神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在上冈镇,英雄纪念碑巍然高耸,英烈事迹熠熠闪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1941年夏,日寇第二次侵占上冈。为掩护大队人马撤退,我军只留下加强排40多名战士阻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除一半战士突出重围外,其余21名勇士壮烈牺牲。1995年,在上冈镇党委、政府的发动下,全镇上下自愿捐款29万元,在烈士牺牲地沙汪头东首,建起“抗日二十一无名烈士纪念碑”。虽然人们无法知道这些烈士的姓名,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草堰口境内的永丰村,有一座高大肃穆的烈士纪念塔。1946年12月,为阻击北犯的敌人,我华东人民解放军某部10纵队84团3营的一个连102名战士在这里壮烈牺牲。1976年,建湖县革委会决定在永丰用地5亩,兴建“永丰革命烈士纪念塔”。每当走到塔前,人们都会驻步仰望,深表敬意。40余年过去,如今这里已成为草堰口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已被批准为市、县文物保护单位。

同样,为纪念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1996年原冈东镇党委政府在冈东镇人民路北端筹建冈东烈士陵园,2001年陵园迁至解放路北首西侧,园内有烈士纪念塔一座。2014年省财政投入20多万元,整修扩建冈东烈士陵园,园内绿树成荫,庄严肃穆,烈士们的英灵就长眠在这苍翠松柏之间。每年清明时节,社区和学校会集队前来凭吊,缅怀先烈英魂,传承先辈遗志。

感言: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

上冈镇党委书记   吴金仲

峥嵘岁月,如歌情怀。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所孕育出的红色基因,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冈镇紧紧围绕创建省经济发达镇和“盐城市卫星城、县域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引、市级园区建设、农业提质增效等各项工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王乃定  李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