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新闻详情

钟庄街道秉文村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前行力量

建湖日报数字报 2019-08-23

图为陆庄纪念塔烈士事迹陈列室。


资料名片:钟庄街道秉文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有452户、1386人,其中党员43名,耕地面积2480亩,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085元。近年来,该村党组织分别被县委、开发区党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奖”“社会事业工作奖”“农村环境建设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奖”。


8月9日,记者走进钟庄街道秉文村,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宽阔洁净,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该村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秉文村与其他红色镇村一样,是为纪念方秉文烈士而命名的。

“安葬在陆庄革命烈士纪念塔里的抗日英烈除方秉文烈士外,还有在陆庄、草堰口、古基寺等战斗中牺牲的126名指战员。他们当中,许多人都还很年轻。”县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朱效春感叹道。

县委党史办编印的《红色记忆》一书这样记载:方秉文烈士,1921年出生于淮阴王营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方秉文深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于是组织罢课、游行等革命活动。抗战时期,曾担任中共盐城县委(含现在的建湖县)书记、中共盐阜地区12区(现钟庄街道一带)民运队长、区委书记,经常组织地方武装和干群进行反“扫荡”。

“方秉文烈士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组织游击队打击日本强盗、汉奸土匪,敌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胆战心惊。”朱效春说,1941年夏,日伪对盐阜区实行第一次大扫荡,并妄图占领湖垛,设立据点。方秉文掌握这一敌情后,认为要粉碎敌人的阴谋,必须先把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他于7月1日,在湖垛西的伴孤庵召开约两万人参加的反扫荡誓师大会。后来,他还在毗卢庵、陈村小学等地召开过多次规模较大的贫雇农积极分子大会,发动群众搞二五减租、四六收分。

敌人害怕方秉文,更加痛恨方秉文,千方百计寻机要将他杀害。1941年7月,土匪头子孙景辉打听到方秉文的住处毗卢庵,并连夜到敌人据点告密。当夜,敌人偷偷包围了毗卢庵。《建湖抗战往事》记载了方秉文烈士牺牲的细节:“7月22日夜,方秉文在住所入睡不久,土匪头子孙景辉率50多人,分3路直扑12区区公所临时驻地——毗卢庵。土匪越过岗哨,冲进庵内。方秉文一听枪响,立即起床,开枪还击,不幸腹部中弹,在毗卢庵南门壮烈牺牲。”朱效春讲述:“方秉文烈士在遇袭时,命令战友们撤退。自己用枪打死很多鬼子和土匪,同志们全部安全撤退后,自己中枪牺牲了。”

1942年7月22日下午,在方秉文牺牲一周年的日子里,建阳县委、县政府(现建湖县)在方秉文牺牲的地方,召开4000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同时决定将烈士牺牲地命名为秉文区。后来,在建立大乡时,又将烈士牺牲地命名为秉文乡,所在地中学被命名为秉文中学。人民公社化时,秉文乡被命名为秉文人民公社,现为钟庄街道秉文村。方秉文烈士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一直在秉文村流传。每年清明节前夕,该村都组织党员干部到陆庄纪念塔,瞻仰革命烈士生平事迹和图片,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接受心灵的红色洗礼。


感言:

传承红色精神 带领群众致富

秉文村村委会主任  赵文学

多年以来,方秉文烈士的英雄事迹,时刻激励着全村党员干部奋勇争先。我们始终以烈士为榜样,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目前,已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每年固定收入20万元以上,集体积累已达100万元以上。下一步,秉文村将开展一系列农业和劳动技能就业方面的培训,组织本村剩余劳动力到般若、力麒等企业就业,鼓励更多有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将着力打造村红色文化学习基地,积极传承烈士精神,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种子”世代相传。

周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