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新闻详情

“扶贫虾”托起“脱贫梦”

2019-06-04

6月3日凌晨3:30,高作镇合兴村集体虾田里村组干部和低收入农户已忙活开了,有的挑着水桶在田埂边收地笼,有的在小船上倒虾,起水的每个网里都不少于十二三斤。

“昨晚,我们布下了80道地笼,今天是我们村集体养殖的虾田首次拿虾,从刚刚收的30多个虾网看,还是很不错的。”合兴村党总支书记杨定高一边从小船上接运装满龙虾的箱子,一边和笔者攀谈起来。他说,这是县人武部对合兴村的一个“虾稻共作”扶贫项目,扶贫资金25万元,村里集体流转土地100亩,年利润的60%用于村建档立卡困难户资金扶贫,40%用于扩大规模经营。

说着,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笔者开始忙着拍照、录像。机耕道上,肩上挑着满满2桶龙虾正向虾田北边民兵营长王玉波家运送的村会计王满权,远远地和笔者打招呼。“辛苦了,这么早。”“你们才是真辛苦。”王满权说,民兵营长王玉波家就靠在塘边,所有捕获的龙虾先集中运到他家门口。平日里王营长没少操心,当初挖沟、放虾苗、喂食及日常照应,他费了不少心呢。

“是的啊,做村里干部一天到晚闲不住,我每天晚上都看到村里两名干部轮流巡塘,杨定高是每晚必到,一天不来他就不放心。”在一旁打早工的村民孙文实插上话,杨书记每次来的时候都要绕着虾田跑一圈,不时蹲下来,用手机上的电筒照着田边的小龙虾,伸手去捉,如果虾发呆,被捉住就说明虾生病了,倘若虾反应灵敏逃了,说明虾正常,这就放心了。一圈跑下来,鞋子、裤腿都跑脏了。

天渐渐亮起来,一箱箱龙虾独轮车一趟趟运至王营长家门口,不一会功夫已堆放了40余箱约1000斤。“客户已预先约好了,7:30来这里过磅,最后交易单上必须有一名干部签字、一名群众签字、客户也要签字,斤数、单价、总金额等一目了然。”在这里照看的村主任袁寿林介绍说,这是扶贫项目,村里干部付出都是无偿的,没有任何报酬。

最后,从虾田走上来的杨定高,望着一箱箱龙虾,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得出,虽然村组干部平时付出了很多,但看到一天拿上上千斤的小龙虾,大家成就感还是满满的。

杨定高说,小龙虾并不是那么好养的,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养龙虾一定要学好养殖知识,去年11月份镇里专门举办虾稻综合种养业务培训班,镇党委王书记也参加了培训。这次我们合兴村小龙虾养殖扶贫项目多亏王书记牵头,帮我们联系了一位懂业务的技术人员,定期到我们这里来指导,目前小龙虾养的十分成功。

时下,小龙虾在市场上十分走俏,需求旺盛,在“虾稻共作”田块种出的大米,售价也比普通大米高出许多,实现“一田两种、一水两用,虾稻共生、效益倍增”的目的。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高作原有“火鸡养殖”“高档苗木栽植”两个产业扶贫项目,现在合兴村又增加了“虾稻共作”扶贫项目,目前实施情况良好,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确保精准扶贫,按期脱贫。

图为农户在田边收地笼。

图为农户正在将小龙虾装箱。

编后语: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冲刺年、决胜年,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拿出非常之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落实精准帮扶措施。高作镇党委、政府策应县委号召,结合实际,转变思路,创新方式,积极探索“虾稻共作”扶贫项目,靠前服务,真心帮扶,带动更多低收入农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高作镇推进产业扶贫、帮助农民脱贫的成功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