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详情
首页 > 新闻详情

“面的师傅”转型记

2019-05-06

汤义林

编前话: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也引起寻常百姓生活的不断改变。《“面的师傅”转型记》这篇新闻稿中的主人公张连勇,面对政府交通惠民、轿车家庭化的实际,不等不靠,主动转型,寻求发展良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相信张连勇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会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同时也期盼大家拿起笔来,写出有高度、有温度和深度的好新闻。


“张师傅的‘面的’不开了,买了台久保田收割机!”“这不,还买了辆运输卡车!”今年“五一”前夕,颜单镇单庄居委会的百姓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着这则新闻。

张师傅名叫张连勇,今年44岁,在该镇单庄居委会土生土长,开了10多年“面的”车。如今怎么改行了?村里的人有点惊奇。“现在没啥生意,有时成天也拉不上一个人。”张连勇如是说。

32岁那年,张连勇买了一辆“五菱之光”面包车,在颜单镇跑起出租生意,人勤快,车干净,技术又好,方圆十几里内娶亲、生子、上学、串门,都争相用他的车。逢年过节,张连勇更是天天连轴转,早上五六点钟出门,晚上不到九十点钟到不了家。后来又换了“广州本田”,生意更是红火。要是不提前两三天预约,就算是家里人想用车,也排不上号。

张连勇说:“刚买车的那会儿,交通不方便,农民进个县城,跑到老远的公路边上等半个小时也难碰到一辆班车。现在马路修到家门口,建宝路、九龙大道平坦宽阔,县城10路公交直达颜单镇,沿途30多个站点,人们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每隔20分钟就有一趟,两块钱就能进城。近年来,县政府还出台好政策,60岁以上老人乘车免费、退伍军人乘车免费、残疾人乘车免费、学生乘车半价。你说谁还愿意坐我的车?”说到这,一脸无奈的张连勇反而笑了。

前几天,张连勇到县城探望读书的孩子,破天荒坐了一回公交车。这次体验,他感触颇多:“公交车车厢宽敞、纯电动、行得稳、吹空调、放音乐,真不错!”张连勇坦陈,现在百姓腰包鼓了,买私家车的越来越多。赶上有喜事,自家车不够就租小轿车,没人再瞧上小面包车了。

这段日子里,忙惯了的张连勇,手机再也没那么多电话,出车次数越来越少,一开始,他有些不习惯。可时间长了,他也慢慢想通了。每次擦洗自己的小面包车,张连勇的心里虽有不舍,但也知道迟早要说“再见”。

“现在改行的司机多着呢,漕桥村的祁师傅到村里上班了,古虹村的吴师傅到驾校工作了……”张连勇对同行的改行了如指掌。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挣钱门路越来越多,改行就改行吧,没必要一直抱着‘老皇历’过活。”经过深思熟虑,张连勇开春后作出抉择:买了一台久保田收割机和一辆小卡车。“一年12个月,夏秋两季收割1个月,其余时间跑运输,看来一年挣个一二十万没问题。这用老话说,叫‘东方不亮西方亮’,用时髦话说,也叫‘转型’发展吧!”张连勇笑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