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1944年春,新四军3师来人发动青年参军,包括我在内,庄子里一下子去了128人。我们打伏击、打游击,搅得鬼子伪军不得安神,天一黑就不敢出据点。”10月份的党日活动上,今年已96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唐钧的红色记忆,把近湖街道盂兰社区全体党员带回到为革命事业浴血疆场的烽火岁月。
尽管口齿不算清晰,需要在场儿子时不时转述,但大家听得专注认真,街道组织部门还专门录制影像作为珍贵资料进行保存。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唐老,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作为一名合格党员要恪守的初心使命。
一场“微党课”,就是一场党性教育的心灵洗礼。近年来,近湖街道把讲好“微党课”作为党员教育的有效抓手,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基层党员,聚焦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开展丰富、生动的“微党课”宣讲,以“共情”达到“共鸣”,不断汇聚党建大能量。
充实“理论轻骑兵”队伍
今年“七一”,街道用一场以“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微党课”大赛来庆祝党的生日。16名主讲人在讲台上激情演讲,这群以中青年为主的党员,或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竞相角逐。镇南村青年干部朱彬以《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为题,讲述自己在基层一线的成长经历。建北社区网格员倪璐的《革命家风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分享革命先驱李大钊后代李葆华、李宏塔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生平事迹。这场比赛不仅角逐出参加市县比赛的作品,也选拔出一批“微党课”的青年宣讲员。
街道坚持动态打造,不断优化,精心培塑一支理论素养高、创作能力强、语言表达好的“理论轻骑兵”。在这支36人的队伍中,既邀请有经历、有故事的老党员、老干部,也遴选有才艺、有创作的当地传统艺术文化志愿者,更及时充实有活力、有激情的青年讲师,通过广覆盖、有特色、艺术化的打造,让党课宣讲冒热气、有温度、易接受。
打造有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
“微党课”《小巷十年来的三个变化》在市县展播,《生而逢盛世 , 青年当有为》斩获县级比赛二等奖,现代淮剧《刘少奇智闯十顷荡》成为群众文艺会演的固定曲目……该街道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小巷十年来的三个变化》通过一条老街小巷的变化,展现在党组织带领下,社区党员干部用汗水投身治理,用人民至上的信念追求践行宗旨的生动事迹,令人动容。
该街道注重以小切口解析大政策,以小故事折射大发展,以小曲目演绎大道理,精准把握主题主线,组织精干团队致力创作出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着力以“有味有料”的党课,为党员“强筋壮骨”、蓄势赋能。
开设家门口的“流动课堂”
“听了唐老的故事,我们当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生逢伟大时代,更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每一场党课都会碰撞出思想火花。为了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 ,街道在运用影像技术、引用历史典籍和及时更新课件的同时,借助“红色物业”“快递驿站”等党建阵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已开展各种形式的“微党课”60余场次,成为“家门口”的流动课堂。
杨升 董冲华 孙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