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秋日的傍晚,从庆丰镇永安村戴庄组境内,老盐淮公路向北行走180米,跨过一座水泥桥,再右拐弯向东沿着河边硬质路,走到村民丁吉华家门口,只见他们夫妇紧张忙碌着,用铁铲搅拌粉碎机上粉碎下来的黄豆,一铲一铲放到榨油机上准备榨油。
今年53岁的丁吉华开有2处油坊,一处在家门口才开三四年,专榨黄豆油;一处于11年前开在离家三里外的观音阁,叫“丁大便民油坊”。丁吉华夫妇介绍,“丁大便民油坊”开业以来,生意一直较好,周围村民前来换油、买油,以及自带黄豆或菜籽榨油的群众络绎不绝。目前,两个油坊加起来,年创利润10万元以上。
10年前,丁吉华同他弟弟丁吉祥两家,都是永安村戴庄组的贫困户,村里和镇民政部门曾多次对他们进行经济救助。
丁吉华兄弟俩所在的戴庄组原是个贫困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庄上中青年走出家门去山东等地,从事建筑工作或经商办企业,不少人走上小康致富路。丁氏兄弟读书不多,又无技术,不愿离家打工,加之他们的父亲去世早,母亲患脑血栓,常年瘫痪在床。两家孩子又小,都在学校读书,生活来源仅靠种植几亩田,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2009年的一天,丁吉华去观音阁赶集,看到紧靠观音阁南侧的谷德龙家油坊,人来人往,便萌生在观音阁办个油坊的念头。于是,他回家向妻子和母亲谈了这一想法。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向亲戚邻居借资4万多元,在观音阁租一间门面房,购买一台榨油机和其他配套设施,当年年底“丁大便民油坊”开张了。从此夫妻俩整天在油坊里忙碌,常常是天不亮就离家,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
2斤7两菜籽榨一斤油,五六斤黄豆榨一斤油,油纯、油香,深受周围乡亲欢迎,加工费也不贵,每斤原料只收0.3元。由于丁吉华为人忠厚老实,诚信经营,对技术精益求精,生意红火,就连亭湖区永丰镇村民都来榨油或买油,每天加工500~800斤的菜籽、黄豆,一年能挣到5~6万元。
三年后,丁吉华夫妇又去买了一台榨油机和一间门面房,增添了成品油出售和兑换,生意做大了,收入也多了。2012年,丁吉华夫妇在观音阁买了一套楼房和一间门面房,并添置一辆农用车。不久,儿子又在县开发区一家企业上班,娶了媳妇,生了女儿。现在儿媳妇正常住在观音阁,除了带小孩,闲下来也一同帮助榨油、换油、卖油。原来家徒四壁的丁吉华,现在脱贫致富,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上小康生活。
与丁吉华并排住在一起的弟弟丁吉祥,在哥哥的影响和带动下,也在家门口创业,与别人合伙用农用车在周边收购稻麦。家庭经济有了改变的老二夫妇没有满足现状,投入几万元,又投资买了一些农用机械,从本组及附近的高丰村徐舍组、王庄组农户手里流转300多亩田块,进行规模种植稻麦,年净收入四五万元。如今,随着收购粮食生意的做大和规模种植稻麦田块的增加,丁吉祥又成立“吉祥谷物农场”,添置两辆农用车,全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周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