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资料名片:上冈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江苏百家名镇之一,南邻大市区,素有“四县通衢、盐阜咽喉、建湖东大门”之称,是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盐城一体化发展三大战略叠加的重要区域。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上冈镇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心系祖国命运、投身革命、热血救国的青年,他们用赤子之心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光辉色彩。
“秀英贤妻,分别了,多么难受呀!请勿以我为念,好好带领我们的两个孩子,请政府帮助好好读书,不要哭,不要过度悲伤。为完成我未竟之革命事业,望将吾儿申玉才改名为申父志,女儿申玉花改名为申解放。”这封催人泪下的信来自于申德辉烈士,这也是他在狱中留给家人的遗书。申德辉是今草堰口桃园村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带领武装人员在上冈、草堰口等敌伪据点附近开展反伪化斗争,敌人对他又怕又恨。1945年2月7日,因汉奸告密,申德辉被捕,在狱中待了9个月,被施以种种酷刑,逼他交出县委敌工部设在伪化区的内线关系,但始终坚贞不屈。同年11月2日,申德辉惨遭伪军活埋,时年28岁。遗书便是他在被活埋当日留下的,一封给家人,一封给组织,字字碧血丹心,令人仿佛想象到他牺牲时的壮烈场景和坚毅的目光……历史没有忘记烈士,人民更没有忘记烈士。盐城解放后,申德辉烈士遗体被运回家乡安葬。烈士的家乡改名为“德辉乡”,家乡的村改为“德辉村”,家乡的小学改名为“德辉小学”,申德辉烈士被授予“模范党员”“抗日英雄”等光荣称号。
同是桃园村人的祁日晖,也为革命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祁日晖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秋任建阳县3区联权乡民兵中队长。不久,他任该乡乡长,后任区民兵大队长、区委委员,带领当地民兵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保田保家乡。1947年3月23日,驻上冈国民党军和还乡团下乡扫荡,祁日晖在伏击战中不幸左腿中弹负伤,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年仅30岁。中共建阳县委在冈西区召开追悼大会,把烈士牺牲地的上冈乡改名为日晖乡,以示纪念。如今在桃园村,祁日晖烈士纪念碑静静屹立着,碑文诉说着他短暂却光辉的一生。“每年清明时节,我们都会到烈士墓碑前祭奠。党支部学习时,也会经常学习烈士精神,革命历史不能被淡忘,只有铭记才能传承。”桃园村党员周正山说。
除了用刺刀和枪炮进行革命斗争,还有一群人以“砥砺德行,交换知识,谋乡梓公共事业之进步”为宗旨,积极宣传共产党主张,成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20世纪20年代初,在“五四”运动精神影响下,境内向往革命的进步青年和学生成立各种形式的社会进步团体,举起科学、民主两面旗帜,宣传革命,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以上冈大达轮船局为活动点的“上冈共进社”就是这些进步团体中的杰出代表。上冈共进社成立后,传播平民必需的常识,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由于蒋介石血腥镇压革命力量,上冈共进社被迫解体。虽然组织建立时间并不长,但是青年们用热血丹心谱写的革命赞歌却代代流传。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1939年,由唐小什、陈宗泽、赵敬之等人创办上冈盐城县第一中学补习团,以为中学生补习文化课形式,教育青年学生抗日救国。补习团除坚持文化教学外,引导学生走上社会,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他们在上冈闹市区办了一个定名为“大家看”的墙报,不定期地刊出抗日消息和抗日小言论,激励民众团结一心抗日救国,并逐步在地下党领导下,担负起培训党的革命骨干的使命。
感言: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
上冈镇党委书记 吴金仲
峥嵘岁月,如歌情怀。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所孕育出的红色基因,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冈镇紧紧围绕创建省经济发达镇和“盐城市卫星城、县域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全面推进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引、市级园区建设、农业提质增效等各项工作,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朱巨文 王乃定 李可可